結婚的事不是2個人的事 - 郑建国执导,洪汐剧本,阿牛、江若琳等作品






《結婚那件事》,到底是兩個人的事,還是兩家人的事?《結》劇中,圍繞著這個主題。男主角阿傑(阿牛)想要的婚禮,是在沙灘上,手牽著新娘的手,在神父的面前說出 “I Do",因為這樣比較浪漫,但重點是比較省錢。編劇、導演很巧妙的把婚禮 = 花費,寫下了等號,阿傑頭上的計算機,就是一個算賬的代表新。這也許是現實的問題。因此,有現實,有浪漫的《結婚》確實是吸引了熱戀中的男女、快要步入教堂的情侶仰或是已經結合為夫婦的,也許,都有一定的共鳴吧!

劇中,所要表現的主題,也許是籌備的過程,但更大的主題是兩個人如何面對兩家人各自的習俗、更大的還是各自家人的對新婚夫婦的眼光以及婚後如何的面對。不同的習俗,不同的背景,要如何的接受,包容,是不容易的。因此,“門當戶對”是有道理的。但,導演、編劇要表達的不是“門當戶對”的道理,而是兩個不同世界的如何生活在一起。

Tina,千金小姐的身份,嫁了給阿傑,一個漁村的大男孩;阿傑,一個平庸的工程師,幸運的認識了Tina,,這一位地產界大王的女兒。兩個門不當,戶不對的人,卻因為一杯水、一個咬印、一張照片,就這樣蘭蛤蟆吃到了天鵝肉。很浪漫對嗎?很不現實對嗎?觀眾看了,一定覺得,這只有在電影才會發生的劇情。現實哪裡可能?


或許吧!這也是洪夕與鄭導所要表現出來的,”愛情其實很簡單“的道理。

”愛情“,可以打破階級觀念,可以打破兩個不同世界的,畫成統一的平行線。窮男孩與富家女,從最初雙方父母的不了解,不接受。最後,到了岳父岳母的認可。誰說,不同平行線的兩人,是不可以在一起的。當中,”勇氣“ + ”骨氣“ + ” 上進心”打回了,老一輩對男生的基本條件,而不是顯赫的家庭背景。因此,這也是成家的基本條件,這樣,才能把一位給予終生給你的人,照顧好,體貼好。其實,更重要的“替別人著想”,Tina,雖然被阿傑的爸爸有所挑剔,但她還是想方設法去修好這段關係。其實,阿傑的爸爸只是擔心Tina要如何適應婚後的生活,而不是對她人格的挑剔。但,好在Tina並沒有在阿傑面前埋怨,而是用行動表示,打動阿傑爸爸的心。

主打“溫馨”的《結婚》,更少不了父親對兒子的那種不捨得,也許是思想觀,也許是誤會,做爸爸的還是一樣含蓄,不願正面的面對對兒子的疼愛與關心。也許有幾幕,表現出的為何父子的心結結得這麼深?為何阿傑對爸爸的行為這麼大的反感?就因為,阿傑是重情的。“如何補都補不好?那麼用心補呢?”很多的創痛,不是一下能化解的,也許,是要等到一件事的發生。但幸運的,阿傑還有機會,“用心補回與父親的裂痕”。但,有多少人有這個機會?

全局的節奏,很緊湊,沒有絲毫的落空點。這是國產電影少見的。沒有拖拉的劇情,讓觀眾不會坐立不安。口白話的對白,加上阿牛說話的腔調,也算是全局中的帶人入戲的因素,親切感不說,重要的是他的表情和動作。江若琳本身覺得表現中規中矩,也許是其他的表現,又或是他本身的角色,似乎覺得她還沒完全發揮出,大小姐的本色,但小女人的表現確是很自然的。惠英红的演技,不用說,一個表情一個動作,都是帶戲的!加上朱後任、陳建彬等人的演技,是《結婚》據的亮點。

“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,而是兩家人的事,把兩家陌生的人,變得有關係”。“愛情是一瞬間的,很容易被現實打敗的”快要結婚的你?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同感?


評級3.5/5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今天不談電影,來談談咖啡 -拿鐵咖啡 ,你要法式熱情嗎??

今天不談電影,來談談咖啡 - 卡布其諾,嚐嚐意人的創意無限

第36個故事 Taipei Exchanges @ 蕭雅全作品 ~開咖啡廳是夢想,但卻與優雅畫不上等號的衝突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