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13的文章

今天不談電影,來談談咖啡 - 南洋咖啡,濃濃的懷舊,只有情系南洋的人,才喝得出的情懷南洋味,

圖片
《南洋咖啡,一杯情系南洋人的傳統,只有南洋人才喝得出的情懷。》 友人問:“南洋咖啡和意式咖啡,它們的分別在那裡?同樣是咖啡豆,有什麼差別?” 我沒有回答,只是幫他點了一杯傳統的南洋咖啡,搭配的不是餅乾,而是 一份炭烤的麵包與兩個半生熟的雞蛋... 南洋的傳統風味,也是南洋人的簡單生活的寫照。 有人說:要了解一個民族,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從他們的飲食習慣,從中你可以直接了解到一個民族的進化,演變。 要了解南洋人,你就要從這一杯咖啡開始了. 南洋咖啡,可以追述到南遷而來的先輩,在南洋這一代落腳,紮根,定居。 然而,唯一不變的,就是那一份獨特的鄉情與思念. 與其說,咖啡豆的分別,倒不如來看看他們之間的沖泡方式,你就知道了! 與其說,咖啡杯的差別,但不如來看看他們之間的喝咖啡形式,你就知道了! 一杯不過RM1.20的咖啡烏,所蘊藏的的歷史包袱與心酸史料,是不可抹滅的。

After Earth, 一點都不像是AFTER Earth-也就像生命體,在失敗後,努力重生的過程中,是痛苦的,但是重生後是美好的感覺

圖片
《地球之後》單看戲名,容易讓人聯想到講述地球慘遭毀滅之後的一切情景。常理說,應該是一堆的廢墟,被荒廢的建築與地標性的建築,或是長滿植物的建築物外觀,以及整個城鎮被摧毀到不成人形的感覺,是淒涼、悲慘、荒涼的場景。主角應該是走在荒涼無盡的城鎮,等待他的是一些因為地球慘遭破壞,或是基因突變所變種的動物,主角就這樣逃亡、抵抗、甚至在大橋上被怪物追逐,而奔跑的場景。可是,在<After Earth》沒有看見。 戲名為《地球之後》,也許就應該要符合戲名,把戲劇裡的場景與戲名相結合,並給予整部電影一個完整的敘述與交代性。 一開始的劇情陳述,無法引領觀眾進入戲劇劇情的敗點。一開始就告訴了觀眾,地球慘遭毀滅性的破壞,接著卻帶領著觀眾進入了一個美麗的星球(也許,這就是破壞後的美),這美麗與破壞無法相結合起來。再來,外星人釋放的怪物,在星球上大舉攻擊人類,讓人類遭遇第二次的滅亡,這對於戲中有很強烈的“牽強感”,(也許是要凸顯外星人對人類的敵意)。單就這二點,就無法構成人類=逃亡者的感覺。而且,怪物在戲中也顯得只是牽強的角色。 此外,整部戲沒有很好的牽引觀眾的對與這部戲的感覺,對於人物也好、劇情也好、場景也好,無法引起觀眾對於這部戲的共鳴。無厘頭的劇情交叉、任務的出現。只能以“無言”來形容。 也許,《地球之後》可圈的,就是在內容上,思想上的啟發.對於認真看的觀眾,也許就能看到,其中一個經典的內容闡述,"恐懼的害怕不是在於所面對的,而是我們對於事情的恐懼,往往是一些還未發生,或是自己設想的障礙,而產生了恐懼,而失去了對於生存\對於爭取的一個希望." 其實,整部戲,恐懼感最深的,最明顯的就是主角本身.一個堅強\嚴肅的總司令,其實,最為恐懼,最為生命害怕的,就是他. 雖然,《地球之後》沒有想像中的好,這麼精彩.但也許,導演是用了另一種《地球之後》的感覺,讓我們感覺破壞後重生的地球,是美好的.也就像生命體,在失敗後,努力重生的過程中,是痛苦的,但是重生後是美好的感覺.也許,《地球之後》表達的就是這樣的哲理.這樣的內涵.